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3-22 05:49:21
用手机看
你知道吗?穿越时空,回到唐朝,看看那些古灵精怪的孩子们都在玩些什么游戏呢?想象在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,小家伙们是如何在绿意盎然的庭院里、熙熙攘攘的市集中,尽情挥洒童真的?
“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”这句诗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?没错,这就是唐代儿童最爱的游戏——骑竹马。想象一群孩子,手里拿着一根竹竿,胯下“骑”着这根竹竿,嘴里还模仿着骑马的声音,那画面,是不是既滑稽又可爱?
竹马游戏不仅好玩,还寓意着美好的愿望。在唐代,人们认为骑竹马预示着孩子长大后能走上一条富贵路。所以,家长们都鼓励孩子们多玩这个游戏。而且,你知道吗?竹马游戏还有个专属的成语——“青梅竹马”,形容的就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。
时光荏苒,我们来到了宋朝。这时候,孩子们的游戏又有了新的花样。在《百子嬉春图》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——孩子们在玩“吊龙尾”。
这个游戏起源于传统的舞龙灯。在舞龙灯时,龙头处往往有一人手拿绣球导舞,操纵龙头的舞手必跟随绣球,而龙尾则朝相反方向摆动。于是,孩子们就模仿这一动作,排成队代替龙灯,排头者为龙头,再由一人对外去捕捉龙尾,排头者则竭力阻拦。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“老鹰捉小鸡”呢?
再往前,来到了明代。这时候,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游戏——“摸瞎鱼”。
这个游戏有点像我们现在的“捉迷藏”。一群孩子牵着绳子围成一个圈,两个孩子走到中间,都用布蒙住眼睛。其中一人手里拿着木鱼,另一人循着声音摸。拿木鱼的儿童时不时地敲打一声,还要不断变换位置以误导另一人。如果捉到拿木鱼的人,就把木鱼夺来,把拿木鱼的人推出圈外。
你以为古代的孩子只会玩些简单的游戏?那你就大错特错了!在宋代,有一种叫做“捶丸”的游戏,那可是当时孩子们的时尚运动。
捶丸起源于唐代的步打球,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。在宋朝,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,取消了球门,改用球穴,球进穴得一分。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玻璃球,只是形式变了,名称也随之改变了,叫捶丸。
你知道吗?有些古代儿童的童年游戏,现在竟然成了有钱人争相追捧的娱乐项目。
比如,捶丸。据说,后来演变成如今有钱人玩的高尔夫球。至于怎么演变的,也就无从查证了!
还有“卖痴呆”,这个游戏听起来有点奇怪,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。在除夕夜,孩子们会呼叫着走长街,说“卖痴呆”,意思是希望把呆傻像东西一样卖出去,变成聪明伶俐的孩子!
当然,还有那个陪伴我们长大的陀螺。在宋朝时,陀螺就已经出现了,叫“千千”,是宫女们玩的一种游戏。到明朝时,陀螺已成为儿童的玩具。这个一直传承到我们手里,现在随便找一个来,都可能是个高手。
看木偶戏,也是古代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。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,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,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。三国时已有艺人进行杂技表演了,隋代则更加盛行。
说了这么多,你是不是也觉得古代儿童的童年游戏既有趣又富有创意呢?其实,无论是骑竹马、吊龙尾、摸瞎鱼,还是捶丸、卖痴呆、陀螺、木偶戏,这些游戏都承载着古代儿童的快乐时光,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纯真与美好。